近年来,一种每个只有二三斤重、黄瓤高糖的富硒西瓜在市面上悄然流行,成为消费者的新宠。与普通西瓜相比,这种富硒西瓜口感更加脆爽甘甜、入口即化,有“冰淇淋西瓜”之美称。更为神奇的是,这种西瓜虽然很甜,却适合糖尿病人食用,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健康食品。
那么这种富硒西瓜是怎样种植出来的呢?它最初的培育和推广又经历了怎样的曲折故事?带着这些好奇,记者近日前往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仁风镇“照文富硒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”,采访到仁风富硒西瓜的创始人,被称作“西瓜大王”的张召文书记。
生于上世纪50年代的张召文原是仁风镇一个普通农民,1972年被分配到食品公司,做了一个杀猪匠,那年他21岁。张绍文告诉记者,他这个人从小比较有上进心,爱折腾,干什么都要干到最好。在食品公司那九年多,他几乎年年被评上先进。
“我干过很多事,有成功也有失败,只有种西瓜这事我坚持下来了。从2000年开始,到现在已经21年了。”张书记不无感慨地说。
为了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农业,2000年,仁风镇政府腾出200多亩土地,搭建了56个大棚,发动群众种富硒西瓜。当时群众不太认可,不敢冒险。张召文头脑灵活,相信科学,坚信富硒西瓜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“以前市面上都是大西瓜,一个少说六七斤,家里人少一天喝不了。我们种的是小西瓜,一个两三斤,吃起来方便,就凭这点它也有市场。”身为村支书的张召文努力说服群众一起种瓜,最终第一年上了56个棚,占了100多亩地。不料到西瓜成熟的时候,却出现了滞销问题。
“我们的西瓜种植成本高,走的是高端路线,一斤要卖五块钱,那时候普通西瓜才两三毛,差距太大了,老百姓也不了解,所以卖不动。”为了不让群众受损失,张绍文动用自己的各种人脉,通过各种路径总算将西瓜卖出去。但瓜农们没有挣到钱,心里都有些怨言。为了给大家鼓劲,张召文向大家保证:“来年西瓜肯定能卖出去,要是再卖不动,你们把西瓜拉到我家。”
第二年,张召文村里又上了41个棚,可西瓜下来还是卖不出去,这下群众不干了,每天都有人来找张召文,让他赶快解决问题。还有村民从背后说风凉话,编了个顺口溜来讽刺他:“张召文,真正行,带领群众来上棚。棚也上了也上当了,棚膜也烂了绳子也断了,张召文说了也不算了。”
“现在说起来跟笑话似的,那时候听了我心里是真难受啊。”谈到当时的遭遇,张召文笑呵呵地说道。为了把富硒西瓜卖出去,张召文组织瓜农用货车将西瓜拉到北京找销路,不料北京的消费者也不认,卖出去的不多。他们又把西瓜拉回来,再重新组织大家去上海卖西瓜。一开始上海的消费者也不认,后来降价处理,4块钱一斤,总算卖出去了,没让瓜农赔钱。
通过两年的销售,虽然没挣到钱,但仁风西瓜的牌子打出去了,大家都知道这里的西瓜好,还有经销商主动找上门来洽谈业务。大家都以为第三年生意肯定会好起来,没想到那年赶上了非典,各地物流受限,瓜农们不敢把西瓜拉到外地去销售,经销商也不敢来仁风进西瓜。万般无奈之下,张召文只能组织大家就地降价处理,两三块钱一斤,大多卖给了济南的消费者。
经过三年的折腾,一部分瓜农对种瓜失去了信心,主动退出了。但多数瓜农坚持下来,跟着张书记继续干。直到2004年,随着仁风富硒西瓜口碑的传开,销量终于有了很大的飞跃,各地经销商纷纷来仁风订购西瓜,富硒西瓜开始供不应求。镇上看准时机开始大力推广,富硒西瓜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,到现在已经发展到3000多个大棚。
随着口碑的打响,仁风富硒西瓜凭借其过硬的品质逐渐得到权威部门的认可。2007年,仁风富硒西瓜被评为“山东省著名商标”,2008年通过农业部“绿色食品A级”认证,2012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正式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与此同时也吸引了来自天南海北的采购商,但是树大招风,因个别不法瓜农盲目追求利益,市场上假冒的“仁风牌”西瓜渐渐冒头,这些假冒的“仁风牌”西瓜严重侵犯消费者权益,对正宗仁风富硒西瓜造成不小的冲击。
为了保证西瓜质量,打击假冒伪劣产品,在张召文的号召下,仁风镇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——济阳县仁风镇仁风西瓜农民专业合作社(现改名为济南照文富硒瓜果专业合作社),把西瓜生产中的散兵游勇组成正规军,使西瓜生产向着基地化发展、标准化生产、产业化经营、品牌化运作的方向前进,带动周围30多个村庄的西瓜种植,改变了仁风富硒西瓜生产“大而不强”“多而不壮”的状况。
为了让仁风富硒西瓜的品质口感更上一层楼,张绍文还培育了量子富硒西瓜。2019年,量子富硒西瓜经过了250多项检测,全部达标并达到欧盟标准,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栽培。
21年专注一件事,坚守一个目标,在逆境中越挫越勇。张召文种瓜的经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令记者深为触动。他把信念和心血凝聚成仁风富硒西瓜中一抹沁人心脾的瓜甜,将美味和健康带给消费者,用创新和苦心带动百姓致富,最终造就了消费者心中的“冰淇淋西瓜”和瓜农致富的“金疙瘩”。(此文刊发于《中国产经新闻》5月13日3版)